您現在的位置:
達恒毛食譜
芳香四溢、垂涎欲滴
中華飲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,重要原因之一,就在于它美。這種美,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。中國作為唯一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,其飲食文化也是歷久彌新,內容豐富,獨具特色的。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在世界烹飪史上也享有盛名。精,美,情,禮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四個基本內涵。美,體現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征,是中華飲食的魅力之所在,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。
一.美哉,制作精細,味美
“吃”,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填飽肚子,但是人們往往已經不再單純的滿足于此,他們的想法從吃飽漸漸地過度成吃好,他們不再滿足于將食物弄熟,他們開始注重于運用各種精細的烹飪方法以便做出美味的食物。孔子曾經說過:“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”,可見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經有了這種精細制作食物的意識,事實上,我們單從一些菜肴的選料中就能看出來,如淮揚菜肴文思豆腐,它的選料非常講究,豆腐只用內脂豆腐,還需要切除豆腐的老皮、火腿也只用有名的金華火腿、就連所用的湯底都是上好的雞湯;再如,江蘇省特色傳統名菜三套鴨,它所涉及的食材極為簡單,家鴨,野雞,乳鴿。但是啊,這些食材的選擇卻是極其講究的,先說家鴨,只能選用老雄鴨。母鴨偏肥,肉質會比較綿軟,易極大地影響口感。而年輕的雄鴨肉緊,吃口絲絲如纖,也會影響口味。再說鴿子,為了保證菜肴的良好口味,只能選取四個月左右大小的鴿子。因為三套鴨這道菜中鴿子是放在最里面的,溫度是從外面慢慢的傳遞到最里層,所以鴿子肉不能太嫩,太嫩不經煮,也不能太老,太老煮不透。這些都是制作精細的體現啊。這種制作精細的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,已經越來越廣泛、深入地滲透、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了。
二.美哉,名字意蘊十足
中國一些食物名字的背后包含著美麗動人的飲食風趣典故,像過橋米線,相傳,一個秀才想要專心讀書,于是來到一座小島上,他的娘子用自己想的辦法,手藝經常做他愛吃的米線,并經過一座橋來到島上給秀才送吃的。因為要過橋,所以后來的人們就把這種米線叫做過橋米線;再如冰糖葫蘆的由來,這還要追溯到南宋紹熙年間,據說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突然間面色發黃,且吃不下去任何東西,宋光宗自然是十分的著急,十分的心疼,召集了所有的御醫,但都無可奈何,眼見愛妃的病一天天的嚴重起來,只好死馬當作活馬醫,發布御令,昭告天下,尋求醫治的辦法。一位江湖郎中看到告示,自薦可以醫治貴妃的怪病。他為貴妃診完脈之后,說道:“只要將山楂于紅糖在一起熬制,每頓飯之前吃上5到10個,我敢保證半個月后病肯定好。”皇上半信半疑的命人給貴妃熬制這個方子,半個月后,貴妃果然好了,龍顏大悅。后來,這種做法的山楂被人們親切的稱作冰糖葫蘆。
三.美哉,文化內涵豐富
中國人講吃,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,往往更注重的是食物帶來的生活儀式、倫理、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。在中國,最常見的生活儀式就是家人吃飯時喜歡坐在一起,圍繞著整張桌子,分享著各自今天遭遇的有趣的事,或是吐槽今天體驗的不開心的事,周圍圍繞著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氣氛。在過節的時候,這種食物所帶來的文化特質更加明顯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元宵節,湯圓是必吃的一種食物,因為“湯圓”讀起來聽著像“團圓”,所以人們在元宵節這天吃湯圓是為了取團圓之意,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,平平安安;每逢農歷五月初五,端午節,餐桌上必不可少粽子,據說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汨羅江自盡了,當地的人們十分愛戴這位詩人,所以他們向江里投粽子以便來喂飽江里的魚蝦,防止它們吃掉這位偉大的詩人的尸體。農歷八月十五,中秋節,中秋節應該吃月餅,據說當時在元朝,皇帝暴政,百姓苦不堪言,這時候朱元璋站了出來,帶領眾人起義反抗元朝暴政,經過精敲細算,他們決定在八月十五日這天正式撕破臉皮,扛起起義的大旗。但是如何將信息安全的傳給所有的義軍呢?他的一個謀士提議道可以把字條藏在月餅中,以互贈月餅的辦法來傳遞消息。后來,朱元璋推翻暴政,建立新的王朝。人們為了慶祝這個象征著推翻異族統治的日子,于是便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。農歷九月初九,重陽節,在這天,大家會坐在一起飲菊花酒,據說是因為重陽節處在秋天,而秋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,又因為“九九”與“久久”也和“酒”諧音,所以啊,喝菊花酒寓意著強身健體,長命百歲。
這些都是中國的飲食文化,都屬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,我們只有在準確的理解“精、美、情、禮”這四個基本內涵的基礎上,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飲食文化,也可以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。
公司地址:四川 · 成都 · 眉山 ?2022 sanpingroup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!
聯系我們 人才招聘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產品中心